调理脾胃,这八大方法需谨记!
☀学习人体各个穴位的相关知识和健康养生方法
文章导读: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;胃为太仓,水谷气血之海。有道是,脾胃不好百病生,脾功能的强弱,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,脾胃功能良好,则气血旺、体格壮;脾胃虚弱,百病从生。
该如何调理脾胃?下面这八大方法且学且记好!
调理脾胃,这八大方法需谨记!
一、健脾法
1
益气用于脾气虚弱,运化无力,能食不能化,以致少气懒言、四肢乏力、面色不华、肌肉消瘦、腹胀痞闷。方如四君子汤、参苓白术散、资生丸等。
2
温阳用于脾阳不足,寒从内生,畏寒肢冷,脘腹冷痛,下利清谷。方如附子理中汤。
3
升阳用于脾胃虚弱,清阳不能上升,反被湿困,以气轻味薄者升举下陷的清阳,借以达到健脾的目的,或辅以健脾益气之品,其效益彰。凡大便溏泻,湿困脾土,或阳气抑遏于中焦,皆可用升阳法。方如升阳除湿防风汤、升阳益胃汤、升阳除湿汤、升阳汤、升阳散火汤等。升阳与益气药同用,并用升提作用,可用于中气下陷、大便滑脱及脱肛等症。
二、养胃法
1
生津热病伤津,口干喜饮,不思饮食,可用甘寒生津之剂,如雪梨浆、五汁饮。
2
养阴胃阴不足,舌质干红,甚则舌光如镜,心烦不寐,大便干结等,可用益胃汤、沙参麦冬汤、玉竹麦门冬汤。
三、祛湿法
1
燥湿用于湿困脾土,口淡纳减,脘闷腹胀,大便溏泄,舌苔白腻,脉象濡软等症。方如平胃散。
2
芳化用于湿困脾土,升降失司,脘腹胀闷,大便溏泄,腹痛呕吐,或有寒热身痛。方如藿香正气散、藿朴夏苓汤。
3
渗利湿聚为水,溢于肌肤而肿,水走肠间而腹泻,口淡不渴,小便不利,皆可用渗利之剂。辛淡渗利如五苓散,苦温辛淡如三仁汤、胃苓汤,如湿郁化热,苔黄而腻,则宜苦寒辛淡,方如杏仁滑石汤、黄芩滑石汤。
4
涤饮脾阳不足而痰饮内停,肠鸣便溏,纳食减少,或兼心悸短气,呕吐涎沫,方如苓桂术甘汤。
5
化痰脾湿生痰,咳嗽痰多,痰呈泡沫清稀,可用二陈汤,或与平胃散合用,名平陈汤。亦可用导痰汤、香砂二陈汤。
四、消导法
1
消食用于饮食停滞,不思饮食,吞酸嗳腐,或兼发热,或兼便泻。方如保和丸、山楂丸、枳实导滞丸等。
2
消瘀用于血瘀成积,胁下痞块,脾之积名曰痞气,肝之积名曰肥气,即于左右肋下痞块,可用鳖甲煎丸、血府逐瘀汤、膈下逐瘀汤。
五、攻下法
1
温通脾阳不足,阴寒内结,大便不通,或腹中冷痛,宜半硫丸、温脾汤。
2
寒下邪热犯胃,热甚化燥,燥结肠间,大便不通,腹痛拒按,宜三承气汤。如兼胃阴不足,津液失润,虚实夹杂,可用增液承气汤、玉烛散。
六、清胃法
1
泻火胃火上攻,牙龈肿痛,面颊发热,或牙龈出血,或牙龈红肿溃烂,或口腔溃疡,或口臭便秘,宜清胃散、玉女煎。甚则亦可用寒下法以泄胃火。
2
清热阳明胃热,大渴,大汗,大热,大烦,脉大,或消谷善饥,渴而无热,宜用白虎汤,或张锡纯凉解汤(薄荷、蝉蜕、生石膏、甘草)、寒解汤(连翘、蝉蜕、生石膏、知母)等。
七、苦辛法
脾胃俱病,脾湿胃热,湿热蕴结中焦,以致心下痞满,不思饮食,口黏呕恶,饮水不多,大便黏滞不爽。因湿为阴邪,非辛温不能宣通其湿,热为阳邪,非苦寒不能清解其热,故宜苦辛法,亦称辛开苦降法,方如小陷胸汤、王孟英的苏叶黄连汤等。如果虚实夹杂,可用半夏泻心汤、生姜泻心汤、甘草泻心汤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。
八、理气法
1
温通脾胃气滞,胃脘寒痛,喜热喜按,或气滞不通,矢气全无,腹痛且胀,可用良附丸、天台乌药散、沉香降气散。
2
凉散气滞热痛,喜凉畏热。方如金铃子散。
3
降逆胃有热邪,不降反升,胃气上逆而呕吐酸苦,或见呕逆,可用橘皮竹茹汤。胃有寒邪,或夹痰气上逆,呕吐嗳气,口淡不渴,可用小半夏汤、旋覆代赭汤、丁香柿蒂汤、吴茱萸汤等。
以上都是脾胃病从本脏治疗的方法,说明了调理脾胃,可以直接调治,亦可以他脏合并调治,由于脾胃是后天之本,调理脾胃在防治各种疾病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,值得重视。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⊙投稿信箱:tg@weizy.cn(欢迎您原创投稿)
⊙责任编辑:阿怡(微信号:13751065804)
宁舍其穴,不舍其经
黄帝内经一聊就懂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荐语:本号致力于传扬内经养生之术,《灵枢》《素问》,一聊就懂!
肠胃调理百科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荐语:用中医的方法,让肠安胃和,一起来学习吧。
妈妈儿推学堂
▲长按二维码“识别”关注
荐语:教妈妈学小儿推拿,让孩子远离抗生素,少吃药,身体更健康!
点『阅读原文』进入红枣会页面